前兩個禮拜在趕工和東奔西跑之中度過,抬頭一看桌曆才赫然發現今天已經是八月的最後一天。四個月的暑假在時鐘的滴滴答答中來到尾聲,我的行囊差不多準備好了,剩下不到兩個禮拜的日子就留給一些瑣碎雜事吧!這應該是我這個個暑假看的最後一本書囉!
書名: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作者:Alexandre Dumas
內容簡介(摘字書背):
In the post-Napoleonic era, Edmond Dantès, a young sailor from Marseilles, is poised to become captain of his own ship and to marry his beloved. But spiteful enemies provoke his arrest, condemning his lifelong imprisonment. Then Edmond’s sole companion in prison reveals his secret plan of escape and a letter with directions to hidden riches in the island id Monte Cristo– a treasure trove that will eventually fund Edmond’s dream of creating a new identity for himself: the mysterious an powerful Count of Monte Cristo.
In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Alexandre Dumas employed all the elements of compelling drama– suspense, intrigue, love, vengeance, rousing adventure, and the triumph of good over evil–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classic story’s irresistible and timeless appeal.
其實我已經看過N本不同版本的《基度山恩仇記》了。這個暑假會心血來潮的想看英譯本,大概是希望趁著出國前重溫一次兒時對這本書的熱愛與讚歎吧!就像《悲慘世界》一像,我小學時第一次看《基度山恩仇記》,就知道我和它注定會有綿延一生的緣份。當時我看的是東方少年文庫簡化過的版本(國字旁邊還有注音),在反覆的翻閱中,頁緣不知道被我的淚水浸溼過多少次。後來我把這本書借給一位同學,到小學畢業都沒有把書還給我,雖然我現在已經脫離了看那種有注音的書的年紀,但是每次想起那本我遺落但卻曾經投注全部情感去閱讀的書,到現在還是會感到陣陣的椎心刺痛。或許這就是為甚麼後來所有跟我借書不還的人,對我來說就是信用破產的原因吧!後來我又陸續看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印象最深刻的要屬大步文化出版的完整中譯本。一部份要歸功於它的體積——兩本像辭海一樣厚的巨大精裝書。雖然這版有些小瑕疵,比方說是落行、漏字, 前後名稱翻譯有少數不連貫……等等,不過大致上來說這是我讀過內容最完整翻譯最仔細的版本了!
我這次看的英譯本是稍微簡化過的,省略了 Luigi Vampa 和 Andrea Cavalcanti 背後的故事與 Danglars 最後的下場,基本上還是一本磚塊書。Roger Celestin 替這本書寫了一篇很不錯的序,除了說明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之外,還對大仲馬的生平做了完整的介紹。大仲馬黑白混血的出身背景非常獨特,前半生豐富的閱歷成為他日後的寫作時永不枯竭的靈感泉源。他成名後豪奢誇張的活方式的確引人側目,但或許就是在這些無拘無束的放浪生活中,他讓自己的想像力任意飛馳、讓自己的浪漫情懷盡情漫溢,所以他才能用筆尖在世界文學的天空中點出許多永耀寰宇的亮星。
“Le nom d‘Alexandre Dumas est plus que Français, il est Européen ; il est plus qu’Européen, il est universel.”—— Victor Hugo
(英譯: “The name of Alexandre Dumas is more than French, it is European; it is more than European, it is universal.”)
這句話從雨果口中說來真的是份量十足,因為他們兩位同為法國文壇當代的大文豪。雖然雨果的諷喻中時時散發著他悲天憫人的普世關懷,而大仲馬的作品則是充滿通俗活潑的戲劇張力,但雨果對大仲馬的評價中完全嗅不到一絲文人相輕的氣息,反而對這位小他五個月的文壇巨擘充滿惺惺相惜的尊敬——光是這句話就足以說明大仲馬畢生的成就和奠定他永恆的地位。
我看《基度山恩仇記》的次數已經多道讓我不知道該寫些甚麼,如果我把我看完後的感動都細細寫來,大概十篇網誌都寫不完吧!不過不管怎樣,每看完一次就會加強一個信念,那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然,善良的人不可能事事順利,但當他們跌入深不可測的黑暗中時,總會有光束能夠劃破他們最絕望的牢籠。相反地,為惡的人或許會因緣際會站上財富權勢的巔峰,但是只要命運的手指輕輕一推,他們馬上就會跌回無底的淵藪。這本書的結局算是大快人心,因為每個人都有得到他們應得的回報。現實生活終或許不一定是這樣,因為我們時常感歎「小人得勢」、 「蛇鼠當道」,但是套一句俗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發現這句話在我的生活中應驗了許多次,所以雖然我們即使無法時時刻刻提防別人的暗算陷害,但是自己絕對要能仰不愧於天,俛不怍於人。
磨難中焠鍊出的往往是最不凡的靈魂,Dantés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十四年的冤獄讓他從一個活潑開朗、豪爽外放的馬賽水手蛻變為堅毅不拔、陰沈冷靜的復仇使者。他的牢友 Abbé Faria 帶給他知識與智慧,他的苦難和財富則賦與他迷人的魅力與懾人的魄力。這對我來說原本只是一個存在於書中的抽象概念,但是這幾年在我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親眼見證了逆景如何昇華他們的氣度與人格,所以我祈求上天在未來的四年替我安排下挫折與路障,並讓我像爸媽一樣擁有跨越它們的勇氣。我一直非常非常喜歡《基度山恩仇記》的最後一句話:
“Jusqu‘au jour où Dieu daignera dévoiler l’avenir à l‘homme, toute la sagesse humaine sera dans ces deux mots, attendre et espérer !“
(英譯:“Until the day comes when God will deign to reveal the future to man, all human wisdom is contained in these two words, wait and hope!”)
不管碰到什麼挫敗,都要耐心等待、懷抱希望——大學四年後,我期許自己能蛻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
至於其他商業和金融業方面的操作手段我就不多提了,不過我對於「影響力」三個字的概念大概就是從小學時看這本書建立起的。再加上《悲慘世界》的薰陶,我的人生願景或許就是這樣慢慢成型的。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為甚麼我看現代小說就是沒辦法像古典小說這麼投入——像是《哈利波特》這類的小說,頭幾次看得時候都會非常狂熱,覺得每個情節的設計都很獨特很有創意,書本打開了就合不上。但是看幾次之後就會厭膩,更何況像這種分好幾集寫的小說,作者一邊寫就會一邊收到讀者的迴響,到最後所有的內容都變成為了要迎合每一個派別讀者的喜好,故事也就失去它的個性了!對我來說,看這類小說就像在吃重乳酪蛋糕,一開始吃時覺得很香濃想再多吃幾口,但是吃多了之後卻會覺得太甜太膩,有一段時間都不會想要再碰。
古典小說的情節和敘述或許不像現代小說一樣俱備第一眼的「致命吸引力」,但是它們的情節都很富於原創性和完整性,每翻開一本書就像是開始認識一個有個性的人,而不只是聽到一堆從各處傳來的雜亂聲音。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或許比較不容易「廢寢忘食」
,但是不管何甚麼時候重新翻開他們的扉頁,都會覺得像碰到老朋友般想坐下來好好暢談一翻。這種感覺就像是品茗,一開始的茶味或許是淡中帶澀,但飲後的回甘卻讓人難以忘懷那清芬的茶香。
看翻譯本的感覺畢竟跟原文不一樣,我真的好希望我這輩子能有機會把法文學好,讀一次《基度山恩仇記》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