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好久沒寫讀書筆記囉!爸爸媽媽剛出門,趁機幫他們房間地板打個蠟。原來打地板蠟事件有趣的事情,看見原本無甚光澤的地板變得閃閃發光還真有成就感呢!但是地板蠟的味道真的很討厭就是了。打完蠟回到房間之後才赫然發現原來我第二本書已經快看完了,再不幫第一本紀錄一下怎麼行呢?


書名:眼鏡蛇事件  The Cobra Event

作者: Richard Preston

簡介(摘字書背):

春暖乍寒的四月天,青春正茂的十七歲女孩凱特突然從鼻孔噴出黏液,接著在美術教室全身痙攣,短短幾分鐘便香消玉殞。 五天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也在眾目睽睽的地鐵月台暴斃。一種不為人知的眼鏡蛇病毒正在紐約市悄悄蔓延…… 艾莉斯.奧絲汀是疾病管制中心的病理醫師,正在疫情調查訓練組織受訓的她,奉命針對一連串的離奇死亡事件展開調查。在追蹤無名煞的過程中,埋首研究的她邂逅了真愛,也一步步踏入前所未有的凶險境地,眼看危機一觸即發,他們該如何全身而退?


這本書的主線基本上跟丹布朗的《大騙局》和馬克艾伯特的《最後理論》有點像,都是探討科技或科學對人類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不過比起上述兩本書,我真的非常喜《眼鏡蛇事件》,大概是因為《大騙局》本身就是一場越來騙讀者錢的大騙局(女王說得很中肯:「丹布朗的小說看一本就夠了!」想當年《達文西密碼》剛出版的時候是多麼風光,沒想到他接下來每一本書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嘛…),而《最後理論》的主題又是我最害怕的物理吧!

《眼鏡蛇事件》最吸引我的地方有兩個:第一個是它的主角「眼鏡蛇病毒」(或稱腦痘病毒)是基因改造後的產物,書中提到的生物反應器和病毒的生產過程之類的內容很吸引人,原來現有的生物科技基礎加上作者的想像力可以產生這麼驚人的結果!第二個是整本書的筆調真的都非常冷靜。雖然作者寫到很多解剖人體和感染病毒的人的死亡過程,而我也確實看到雙手發抖渾身無力,但是不會覺得噁心想吐,大概是作者冷靜理性的筆調起了鎮定的作用吧!人物的個性和作者的冷靜語調配合得絲絲入扣,感覺不太出他們個性中熱情洋溢、活潑外放的部分,但他們絕不是冷漠無情的人——他們有他們的堅持、他們的原則,但用的都是很理性又合乎我們邏輯的方法(不會像丹布朗的主角一樣一天到晚表演不符合人體工學的高難度驚險動作。)再來就是這類的小說男女主角最後幾乎都會發展出羅曼蒂克的關係,這本書雖然不例外,但是寫得非常隱晦含蓄,不會有宣賓奪主之虞。雖然不見的每個人都喜歡這種淡淡的風格,但我卻覺得恰到好處。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同樣有兩種感嘆,第一種就是我真的無比厭惡美國的變相帝國主義。所有的標準都是他們自己在訂:誰是「恐怖分子」、誰是「正義鬥士」都是他們說了算。「恐怖分子」只要一有動作就馬上經濟制裁,「正義鬥士」則是要怎樣都可以,無論是生化武器實驗或是核子試爆,因為他們在「捍衛人權」。對此我只有兩個字評語:「可笑!」

我忍不住開始希望朱學恆說的「世界所有的原文書都是中文」那天趕快到來。雖然我知道中國人當家作主的情況也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應該是說,只要是有劣根性的「人」差別應該就不會很大吧?說到這個,最近新崛起一個概念 「Chaiwan」 真的超酷的!我們一定要兩岸聯手打敗因為過度自卑而產生無限自大的南韓人,證明孔子、西施、貂蟬和王建民跟南韓一點關係都沒有!

第二種就是書本封面的小標:「真正的危險來自人類的意圖…就更深一層的意義上而言,是來自人類的意志」。我相信「知識是一口兩面刃」這類的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不只是知識,以知識為基礎發展出的所有科技都是兩面刃:核能、複製人、幹細胞、墮胎……等等,這些東西本身到底是好是壞很難說,他們可以大大改善我們的生活,但也會被有心人士拿去做不當利用,後果反而更嚴重更可怕,書中的眼鏡蛇病毒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這種問題大概是永遠無解的,就像我爸的名言:「所有最簡單的問題一碰到『人』,就會變的很複雜。」而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除了學習這些科學新知背後的原理之外,更重要的大概是培養我們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否則,學的知識越多,也只會對世界造成更大的危害罷了。

《眼鏡蛇事件》和《伊波拉浩劫》與《試管裡的惡魔》是 Preston 的《黑色生物學三部曲》。這三本書要表達的概念很類似,都是所謂的「黑色生物學」——班上這麼多準醫生有興趣的話可以多了解一下,不是準醫生當然也可以把他們當輕鬆讀物看。

明天要去醫院打個針,畢業前要再找一天去學校申請成績單、交國文作品集換我的小禮物、交整理好的地科題目,還有我想碰到老佩交班費(我不要交利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