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9 月 9 日,十八歲生日當天,我懷著躊躇滿志卻又忐忑不安的心情,離開了我的家鄉臺灣,來到位於埃文斯頓(Evanston, 芝加哥北部的郊區)的西北大學。當我第一次站在校園中,在密西根湖畔遠眺寶藍湖面上的點點風帆時,我的心中只盈滿了夢想成真的狂喜,對未來的期許卻依然模糊。當時我尚未意識到,我生命中最重要最難忘的四年,即將在這個鍾靈毓秀的校園中展開。
西北大學的四年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成長軌跡。從一開始飽受文化沖擊、思鄉情懷與嚴冬霜雪之苦,到四年後以化學和語言學雙學士、化學碩士與 magna cum laude 和 Phi Beta Kappa 的榮譽畢業,中間所經歷過的所有掙扎、努力、歡笑與淚水都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中,我學習鍛鍊自己的力量、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和未知的未來、並且對生命中的每一段緣分和經歷,不論是好是壞,都心懷感激。最重要的是,我深切無比地體認到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地奮鬥、不斷地向上。不論在別人眼中我的成就為何,我自己必須知道,我永遠有進步的空間,永遠要仰望那些更優秀更傑出的人,用他們的標準砥礪自己,朝他們邁進 。
在西北大學的期間,出於對中文字的眷戀與高中時養成的寫作習慣,每個學季結束時,我總會花些時間思索、回味過去三個月的種種酸甜苦辣,在電腦鍵盤上敲出屬於自己的西北之聲。今年九月,我即將到加州的史丹福大學就讀化學博士班。在我開始新的一段人生旅程之前,我將大學時期寫的文章彙整成《西北之聲》,以紀念這段在西北大學與風城芝加哥最繽紛充實的青春年華。
Working to be better is not the same as trying to be the best. Do not make your goal to be ‘the best.’ ‘The best’ is a label. It’s something someone else decides for you. ‘Better’ is something more personal. It’s a process, and in my opinion, ‘better’ is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best.’
— Mikhail Baryshnikov, founder of the White Oak Dance Projec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Speaker 2013